今天我們要來教學基本的 Mongo 邏輯判斷大小的語法,同樣會用到之前插入的資料集以及資料模型,忘記模型的人可以參考 這個連結
今天主要會教學的內容如下:
語法:collection.find_one({“欄位名稱”: {"$gt": "數值“}})
可以看到下方的範例當中,透過大於的語法,針對 statistics 底下的 A2_amount 欄位,並且數值要大於 5,同時也把查詢到資料設定為只顯示 statistics 欄位
print("---- demo gt ----")
result = collection.find_one(
{"statistics.A2_amount": {"$gt": 5}},
{"statistics": 1}
)
print(result)
可以看到執行結果當中找到的資料 A2_amount 這個欄位的數值的確是大於 5 的
語法:collection.find_one({“欄位名稱”: {"$gte": "數值“}})
可以看到下方的範例當中,透過大於等於的語法,針對 statistics 底下的 A2_amount 欄位,並且數值要大於等於 1,同時也把查詢到資料設定為只顯示 statistics 欄位,為了展示方便,也把資料做了排序,針對 A2_amount 做升冪排序
print("---- demo gte ----")
result = collection.find_one(
{"statistics.A2_amount": {"$gte": 1}},
{"statistics": 1},
sort=[("statistics.A2_amount", ASCENDING)]
)
print(result)
可以看到執行結果當中找到的資料 A2_amount 這個欄位的數值的確是大於等於 1 的
語法:collection.find_one({“欄位名稱”: {"$lt": "數值“}})
可以看到下方的範例當中,透過小於的語法,針對 statistics 底下的 A2_amount 欄位,並且數值要小於 5,同時也把查詢到資料設定為只顯示 statistics 欄位
print("---- demo lt ----")
result = collection.find_one(
{"statistics.A2_amount": {"$lt": 5}},
{"statistics": 1}
)
print(result)
可以看到執行結果當中找到的資料 A2_amount 這個欄位的數值的確是小於 5 的
語法:collection.find_one({“欄位名稱”: {"$lte": "數值“}})
可以看到下方的範例當中,透過小於等於的語法,針對 statistics 底下的 A2_amount 欄位,並且數值要小於等於 5,同時也把查詢到資料設定為只顯示 statistics 欄位,同樣為了展示方便,也設定了針對 statistics.A2_amount 欄位做降冪排序
print("---- demo lte ----")
result = collection.find_one(
{"statistics.A2_amount": {"$lte": 5}},
{"statistics": 1},
sort=[("statistics.A2_amount", DESCENDING)]
)
print(result)
可以看到執行結果當中找到的資料 A2_amount 這個欄位的數值的確是小於等於 5 的
語法:collection.find_one({“欄位名稱”: {"$ne": "數值“}})
可以看到下方的範例當中,透過不等於的語法,針對 statistics 底下的 A2_amount 欄位,並且數值要不等於 1,同時也把查詢到資料設定為只顯示 statistics 欄位
print("---- demo ne ----")
result = collection.find_one(
{"statistics.A2_amount": {"$ne": 1}},
{"statistics": 1}
)
print(result)
可以看到執行結果當中找到的資料 A2_amount 這個欄位的數值的確是不等於 1 的